去年底,北台灣最早一條東西向通行的重要動線命脈──淡蘭北路(官道) 全線修築完成,
先民曾在此狩獵、墾拓以及軍事海防,而留下的柑仔店遺址、燦光寮舖跡及金字碑等古蹟,
而今日看氣象天氣還不錯的樣子,邀友一起來尋訪!
只是說好的太陽呢?! 怎麼會是霧恾恾的一片..
好啦!就算這樣,還是要發揮我們登山人的精神勇往直前!!
是說帶著愉悅的心情連天氣也都轉晴了呢~
一路上拍拍照,欣賞著古道上風景植物生態,聽著虫鳴鳥叫聲,覺得心情很愉快~
有友相伴可以亙相拍照,遇到有趣的事物還可以一起分享,真好~
是說,別人走3小時的路程我們可以走到6小時,
覺得我們好利害啊!! 哈哈
貂山古道登山口前的士地公廟
貂山古道登山口
一開始就是下坡路段
在這白恾恾一片的天氣裡還是想拍照,哈哈~
有伴就是可以亙拍
很輕鬆的下坡路也有好心情觀賞著路上的植物們..
「無緣之墓」故老相傳,此碑緣由如下數點:
一、日據時代,一日本採礦技師奉派來台時,與論及婚嫁女友,相約二年返鄉後,共訂鴛盟,卻一去杳無音訊。其女友幾經波折,歷盡風霜,來台尋找,抵礦區,獲悉其男友已因病別世,悲慟之餘,乃豎此碑,以為懷念,黯然返鄉。
二、相傳明治三十五年間,有一日籍採礦工程師,愛上本地一名女子,於是返鄉稟告父母,徵得同意後,回台欲予迎娶,其愛人竟已病故,傷心欲絕遂立此碑而歸。
三、日本明治三十五年間,有二日籍人士,相偕來到雙溪尋找礦脈,不料一人摔落山谷,重傷而亡,其地點竟是礦脈所在。另一人有感於人生無常,無意開礦,攜同伴骨灰歸返日本。此時死者妻子亦來台尋夫,獲悉夫婿噩耗,即欲回日本,接其夫婿骨灰。時值九月,淒風斜雨,半途感風寒,加上傷心過度竟而病故。事後,當地居民有感於此位日本女性的堅貞,在其病倒之處,立「無緣之墓」石碑以為感念。
四、日據時代,有日本人到此淘金,金未採到,卻傾家蕩產,於是立碑而去。
礦場事務所遺址
其實走在這一段水泥加上青苔的路面有點滑,下坡真的需要小心點走..
走到貂山古道的另一頭出口有流動廁所可以上喔~
左上的路是剛剛下來的貂山古道,右邊則是燦光竂古道
我們就接著燦光竂古道續走
來到這邊也中午12點了,剛好有椅子就在休息用餐囉~
簡單煮了麵條加鯖魚罐頭,天氣涼涼的吃點熱湯很暖~
用完餐後續走,阿季拍微距拍得很有興緻
攔砂壩
我則拍拍沿路風景,夏天來這裡野餐玩玩水應該也不錯!
颱風草,聽說折了幾折就表示今年有幾個颱風
廢棄的抽水站
早年的金瓜石因採礦而繁榮,當時居民眾多
為了解決民生用水問題,在牡丹溪上游建造了水壩儲水
並且設置抽水站,抽取牡丹溪水後越嶺送往金瓜石
但是隨著金瓜石的沒落,抽水站也被廢棄了
水壩舊址
站在壩頂看向下面的牡丹溪及樹叢的景觀,覺得有趣
可以想像自已是隻鳥,呵呵~
阿季更猛,這樣拍!!
由此開始上坡(總是要還的,沒有一路輕鬆的)
柑仔站遺址
柑仔店遺址的介紹,當中提到燦光寮地名由來已久,清嘉慶年間即有。古道主線是郵遞使用,支線則是清兵巡邏的路線,另稱為汛糖古道。
早年燦光寮古道是人來人往的道路,道路旁曾有聚落。但採礦業沒落後人潮隨之散去,柑仔店也跟著失落在荒煙蔓草間,只留下殘破的牆面與部分的駁坎。
路上發現的小洞,不知是不是穿山甲挖的洞?!
出燦光竂古道登山口
廢棄的建築。後方為燦光寮山的登山口
走在草山戰備道上可以看到遠方的無耳茶壺山及半屏山
雖然沒有找到淡蘭古道上特有的植物"雙扇蕨"
但卻欣賞了不少古道上的植物們~~~
一開始忘記記錄了,到了無緣之墓才開始記錄,所以大約少了半個小時的記錄時間
2019.2.27